【智能语音交互比较适合的场景】智能语音交互在最近得到了国外互联网巨头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。除了苹果推出的Siri,谷歌发布的Google Now,以及微软推出的Cortana(小娜)以外,亚马逊近段时间大力推广Echo智能音箱,接着,谷歌在今年5月的I/O大会上就发布了Google Home智能音箱。那么,巨头们为何如此心切的布局智能语音和聊天类智能硬件呢?在巨头之外,中国的诸多创业公司也开始声势渐起。
与此同时,北极光创投副总裁蔡伟还与以上嘉宾进行了深度交流与讨论。智能语音是不是下一个互联网入口?哪些语音交互场景最具增长潜力?等等。目前很多的现有场景其实都适合添加“语音交互”的元素进去,所以我们简单地将其概括为三方面。
1. 追求高效
高效性适用于很多场景,比如办公场景:给XXX发送一封邮件,邮件内容是***;比如生活场景:我要去某地,请从我当前所在位置为我找一种时间最短的出行方式。诸如此类还有很多,用户追求的就是足够的快速,足够的方便。讲一句话需要多久呢?
2. 偏向执行
结果导向,用户关注的是事情或者命令执行的结果,并不关心过程。比如:用户想要查询他买的股票是涨了还是跌了,对他来说也许关心的只是最后呈现的这么一个结果,那他只需要通过语音助手询问即可获知。因为本身通过“语音交互”执行命令时,用户就已经放弃了操作的过程,设备已经把所有的过程通过用户的一句话给省略了。
有些时候我们在进行网上购物的时候,也许用户就不会选择用“语音助手”来做推荐,因为大部分的用户乐于享受浏览琳琅满目的商品的过程。但同样也有很多时候用户只想快点结束过程,好达到目的,比如获知天气、定闹钟、查路线等。此种场景也多见于“工具型”产品中。
但基于目前的一个技术限制,“语音交互”功能本身也是偏向结果的,即用户较难从一次语音交互过程中获得什么享受。
3. 设备优势
即可以通过语音来实现远程控制设备,我们不需要去触摸设备,不需要有其他操作,只需说一声,设备就能运转起来。也许是简单的让放在桌上的手机设置一个闹钟,也许是让家中的电器开始运作。通过“语音交互”,我们确实能消除很多由于空间而带来的限制。
那基于此,有适合“语音交互”发挥其功能的场景,同样会有不适合语音交互的场景。
语音交互能满足用户怎样的需求?或者说,我们在设计一款“语音交互类产品”时,应着重考虑哪些方面的“痛点”?
1. 快捷性
以定闹钟为例,目前我用的是IPhone7,我如果想通过传统方式定闹钟,我的流程是:亮屏-上划打开控制栏-点击图标-选择闹钟-定闹钟-结束(因为我的控制中心没有添加闹钟,而是秒表,所以需要多一步骤)。而如果通过语音助手,我只需要:嘿,Siri(启动Siri)-帮我订一个明早 8 点的闹钟-结束。
因此“语音交互”所需要满足的很重要一点就是操作便捷性,能动动嘴皮子就解决的事,往往会比动手来的轻松很多。若是一款语音交互产品,给用户的感觉就是我说了半天都解决不了我的需求,还不如我直接点手机来得快,那无疑它是失败的。
2. 安全性
最直接的场景——开车。虽然明文规定开车的时候不许接打电话,但实际生活中仍有很多人还是会在驾驶途中接电话。即使有耳机,在有电话接进来的时候往往也需要我们再按一下相应的按键,才能接听。但在有“语音助手”的情况下,我们也许只需要说一声“接听”就可以了。包括我们临时有急事想要拨打电话给别人时,同样可以满足对应需求。
因此在很多时候,如果产品的语音交互功能完善,就可以为用户解决很多烦恼,同样也可以避免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,因为这个时候人的注意力不需要再集中在操作设备身上,只需要简单说几句话就可以解决一切。
3. 差异性
“智能语音交互产品”更可以解决不同设备之间的信息流转问题,这就是未来的智能家居概念,通过语音来控制所有的家具设备。因为不同的设备在输入方式的选择上可能会存在差异,比如:有些是按键,有些是触摸等,但如果所有家具都能利用“语音交互”来完成相应的控制,那一切就会随心所欲很多,而需求往往同样对应着合适的场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