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原标题:2017百货上市公司营收排行榜出炉)
2017年百货行业焕发新活力,在新零售的号召下,百货行业大力发展创新业务,从单一百货向多元化转型,那么在过去的2017年,百货行业转型成效如何?
记者选取了国内56家百货上市公司的2017年财报,根据财报,2017年56家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846.55亿元,合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8.38亿元。
综合整体来看,56家百货上市公司营收上涨的有36家,净利上涨的有33家,其中营收净利全部上涨的有24家,营收净利双线下降的有10家,其中营收净利全部下降的公司全部来自榜单后18名。
根据榜单,2017年营收超过100亿的百货公司共有18家,其中百联股份2017年营收总额为471.81亿元,位于榜单的第一名,同时百联股份也是榜单上唯一一家营收超过400亿的企业,重庆百货、供销大集分列榜单的二三名,营收分别为329.15亿元和277.9亿元,大商股份、王府井、天虹股份、鄂武商A、南京新百、金鹰商贸、豫园商城位于榜单的四到十名。
从榜单上看,前10名除了重庆百货、大商股份和百盛集团营收有所下降外,其他均有不同程度增长,净利润前10名中只有百联股份出现下降,其余9家皆有所增长,榜单前10名中,供销大集2017年营收增长最快 ,2017年供销大集营收同比增长91.52%至277.90亿元;净利增长最快则是金鹰商贸,取得了213.00%的增长至12.78亿元。
创新项目发展使得百货行业焕发了新活力,以金鹰为例,2018年金鹰持续发展自有品牌G?LIFE系列,共新增GLIFE系列门店11家,其中GMART精品超市4家,GTAKAYA精品书店3家,GBEAUTY美妆集合店3家,GPET宠物综合服务护理中心1家。同时金鹰与国内核心服装面料厂商合作开发推出5款Aquila Doro、IVREA、RESTYLE、Wonderful Life以及LISALEN等自有品牌的极致单品,持续拓展高性价比的自有特色品牌业务,积累了近90个SKU。
天虹、王府井等百货行业代表也大力发展自有品牌项目,百盛则是抓住了美妆商机,化妆品与配饰已经成为百盛主要收入来源,据悉,2017年百盛商品销售额约为128.83亿元,化妆品与配饰贡献了45.7%的销售额。
从榜单上看,营收增幅超过10%的公司共计10家,其中供销大集营收增长最快,2017年营收同比增长91.52%至277.90亿元,小商品城2017年营收增长42.33%至100.17亿元,在营收增幅超过10%的公司中,杭州解百是唯一一家以奢侈品为主营的公司,而安德利、南京Z商场、友阿股份、东百集团、新疆汇嘉时代等都是地方区域龙头的典型代表。
去年营收下降超过10%的公司共计7家,其中庄胜百货降幅最大,2017年庄胜百货营收同比下降77%;昆百大A、津劝业、海宁皮城、百大集团等降幅均超过10%。
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王国平认为2017年百货上市公司营收排行榜整体业绩开始有所向好趋势,小商品城、Z商场、东百集团等上市公司实现营收、净利双位数增长。多家上市公司净利润甚至呈三位数增长,甚至是四位数增长。如:武汉中商增长17416.64%,茂业国际增长2211.2%。
能够在排行榜脱颖而出的企业主要为三类:
1、地产业务:业绩表现抢眼的小商品城、Z商场、东百集团等主要贡献皆来自地产业务;
2、一次性财务费用:武汉中商、王府井,比如净利润增长最大的武汉中商利润来自拆迁;
3、重组:如供销大集、茂业国际;
事实上,经过多年迷茫,百货开始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找到新的方向。单纯的运作百货业务在对抗风险时,表现出来的抗击能力较差。从商业渗透到商业地产,完善整个环节更有利于利润的调节。通过早期商业运营培育出来的品牌力,在拿地、销售以及商业地产整体运营,更能够把品牌溢价发挥到淋漓尽致。以往百货把自己的品牌输出给地产公司背书,所获得的溢价几乎没有,只不过作为主力店在租金方面得到一点甜头。与地产公司获得的利润相比差距极大。部分先知先觉的百货公司因为及时介入地产业务,表现出来的整体抗风险能力明显超过不做地产业务的公司。
从2009年开始,地产比重越大的公司表现出来的号召力越强。盈利能力越强的公司则可以在物业升级、品牌升级、人才升级等多方面超越竞争对手,由于百货对地产业务的不够重视,使得行业出现地产商倒逼商业发展的局面。
2017年财报中,不靠地产业务又能实现净利润较好增长的少之又少。比如表现相对可圈可点的天虹商场,地产对于其整体业绩的贡献都相当的大。
像南宁百货、津劝业等企业净利润增长虽然看似增100%以上,但那点零头的利润根本拿不出手,还不如有些上市公司高管拿的年薪多,只不过基数小增幅看起来好看。
新华百货这类净利润看似增长了69.88%,但其百货板块是下滑3.26%。
王国平认为,不依赖地产又想跑出来的,只有资本运作。上市公司中供销大集、茂业国际就依靠重组拿出一份相当惊艳的报表。不过没玩好,这种报告不经推敲,市场对于这两家公司的估值持续走低,一家股价4块钱停牌,一家股价只有8毛钱。
从2017年百货上市公司营收排行榜来看,上市公司的路径基本就地产跟资本运作两条,其余的上市公司延续继续探底的传统。
百货行业增量受限于门店增量有限,而净利润这块门店物业租金降不下来,管理及营销费用有上升趋势,毛利的小幅增长能否对冲是个问题;单店销售提升又面临购物中心增量越来越多,想要单纯依靠百货业务来提升2018年业绩,难度是相当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