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阿里影业未来的国际化战略】阿里影业的前身是文化中国,以62.44亿港元进行投资与控股,并随即将其改名“阿里影业”。成立仅1年多的他们用钱“砸”出了一些不一样。阿里影业的不一样还表现在“国际化”的战略上。
为此他们也意识到人才和技术贮备的重要性。近期宣布的A计划(青年导演扶持计划)中就特别强调培养国际化人才这一条。这些被扶持的青年导演有机会进到国际大片里去,跟国外的优秀团队跟他们学习。
“走出去”是大多数影业公司的共识,更早提出的博纳、华谊、乐视均有相关的资本布局,寻求与好莱坞的更多合作已经是常态。不过坦率地说,“国际化”仍是路漫漫。
杨磊磊说,以前中国的电影公司和好莱坞的合作方式简单粗暴,就是用中国的市场去换一定的投资份额,中国电影公司承担是一个渠道或者是资源提供方的形态。影业希望能够直接投资或者是主导一定的项目——用我们的IP,我们的资源,再去找一些好莱坞的合作伙伴。
问题是,国内一些强IP基本上被抢光了。现在的IP争夺战场已经转为全世界的氛围内,包括日本、韩国、美国、英国等国家。“我们还要造IP。优酷对我们很重要,优酷是一个平台,可以滋生很多全新的IP。一旦发现一个好的IP苗头,就将其拍成连续多个季的网络剧或者是动画片,通过包装、推广,让它的成为超级IP。”张强说。
通常,一个大电影,从策划、运作到最后见效起码需要三年时间。
根据阿里影业披露的2015年营收状况,已连续两年亏损。按照计划,未来影业还将持续在超级IP、扶持新人方面加大投入,而每年挂有阿里影业厂牌的电影又不会太多,这意味着,未来几年,阿里影业可能还会持续亏损,而“真正的”国际化目标仍路漫漫。在此策略下,张强表示阿里影业的节奏是小步快跑与三年一节点。一个大电影从策划、运作到最后见效至少需要三年,因此他认为阿里影业创办三年后会是一个阶段。